本科生教育

教研教改

学院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研教改 >> 正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康复学

发布日期:2021-11-25      点击: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科是依托于针灸推拿学科发展分化出来的一门集中医康复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中医临床学科,是国内较早地进行中医康复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的高校之一。经过近10年的建设,我学科已拥有针灸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与三级科研实验室、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优质的教学科研条件和资源;并拥有国家卫生部中医临床专科-针灸推拿康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专科、湖南省重点专科-瘫病中医康复专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风专科等一批中医康复特色的临床专科。

目前,本学科在心脑疾病的中医康复机理的研究、瘫病与中风的中医康复治疗的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学科队伍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学科的建设 本学科经过建设,2006年被批准为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湖南分中心,并开始招收针灸推拿康复方向硕士研究生;2007年评为湖南省省级重点专科-瘫病中医康复专科,并开始招收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学生;2008年评为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风专科;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卫生部中医临床专科-针灸推拿康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专科。

研究方向 本学科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积累,形成了四大研究方向,分别为:①心脑疾病的中医康复机理的研究;②创新型、实用复合型中医康复人才培养的研究;③瘫病的中医康复治疗的研究;④中风的中医康复治疗的研究。在建设期间,我们按照“保持优势、发挥特色、注重交叉、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的思路进一步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加强科学研究。

学术队伍 在建设期间,我们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研究方向为重点,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强化“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创新团队的构建,建设一流的学科队伍。我们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青年学术骨干,围绕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强化了以严洁、邵湘宁、张泓、阳仁达、章微、吴清明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以林亚平、岳增辉、李向荣、曾序求、刘未艾、娄必丹、李丹丹等为主要学术骨干的优秀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目前该学科队伍36人,其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1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1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名中医1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9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3人。具有博、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64%,高职称比例达到64%,平均年龄41.5岁,初步实现了高学历化、年轻化的队伍建设目标,整体实力居国内同类学科领先行列。

人才培养及教材建设 近5年来共培养博士毕业生21名,硕士毕业生227名,本科毕业生563人。近5年来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4.5%,其中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就业率100%;硕博士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十五”建设期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生。他们绝大多成为省级和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后备力量,如培养毕业博士生优秀代表刘建华教授获2009年首届中国针灸学会华佗奖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毕业博士生符文彬教授获首届中国针灸学会华佗奖优秀工作者。岳增辉博士、杨宗保博士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奖,彭娜、沈菁硕士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奖。近五年来主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1部,参编23部,专著16部。

保障条件 中医康复学科所在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对本学科的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专病专科临床基地、现代化信息环境、图书文献、网络教学资源等基础设施和条件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相关配套经费。学科建设期间,本学科共获得上级拨款总经费:400万元,配套经费:400万元。同时,中央支援地方的建设经费对本学科实施倾斜,获得120万元建设经费,用于购置康复专业设备。合计920万元。

学科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以中医康复优势病种中风、瘫病为切入点,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探讨中风、瘫病治疗过程中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的临床规范化方案。目前,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已达先进水平,同时在开展中医康复技术治疗中风、瘫病的机理研究及创新型、实用复合型中医康复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在本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特点与优势,学科队伍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