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教育四十周年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及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

大会由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沈雪勇教授致开幕词。
主题报告1:四秩深耕传岐黄,砥砺奋进谱新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与康复学院院长岳增辉教授作了题为《四秩深耕传岐黄,砥砺奋进谱新篇-针灸推拿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交流》的主旨报告,他系统回顾并总结了本校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办学四十年来的光辉历程与丰硕成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也深入分析了当前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着眼于新时代背景,提出了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战略思考与创新路径。
主题报告2:“新医科”背景下针灸推拿学专业建设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郭永明教授作了题为《”新医科“背景下针灸推拿学专业建设》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专业教学的“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借助“以赛促能”策略,构建了5年不间断的培养体系,通过院级到全国级赛事倒逼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创新性地打造了“虚实互补、医工结合”的实训体系。郭教授首创的真人取穴-虚拟仿真系统,突破了传统取穴方法的局限,解决了“只看体表、难窥深层”的难题。同时,联合研发的针刺手法仪实现了师生操作数据对比与规范化训练,进一步推动了教学的标准化与可视化。
主题报告3:医教协调,“六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探索。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杨继国教授,其团队以“医教协同六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破题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痛点:通过以文化人、校院一体等“六融合”路径,从筑牢中医思维、提升临床能力、强化创新实践三方面发力,构建体系、路径、理念创新的培养模式,已在专业建设、人才质量等多维度显现成效。
主题报告4:针灸推拿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与体会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李铁教授,专业建设思路锚定“明定位、强引领、育人才、创课程、凸特色”,以“优化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建设”双轨推进(含智能/实训平台、师资/课程等建设),并规划2026-2028年从方案修订到医教研融合、国际合作的递进动作,同时直面三甲实践基地经费缺、地域引才慢的问题。
主题报告5:燕赵医学特色引领下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针灸推拿学建设实践

河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副院长李新华副教授,以燕赵医学特色为核心,既夯实了学科平台、师资、课程思政等建设基础,又通过研究院、讲坛等体系传承地域医学思想,还创新“扁鹊计划”等人才培养模式,未来更瞄准冲击国家重点学科、拓展“针灸+AI”复合培养、申报国家级研究中心及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发展目标,是一场特色鲜明、内外兼修的专业建设实践。
针灸学发展主题讨论1:新中国成立后针灸推拿教育发展史编写讨论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蔡定均教授发起了关于如何系统完善编写中国高等教育史中针灸学发展史的主题讨论。他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针灸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针灸推拿教育从“萌芽探索的基层培训”到“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中西医结合学科架构并开启对外交流”的转型。李新华副教授建议在编写中可以考虑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沈雪勇教授则提出应增加针灸海外传播的篇章,形象指出针灸的国际化路径:“初走韩日、盛行美国、火遍全球”,为史学编写提供了全球视野。
针灸学发展主题讨论2:全国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回顾、分析与展望

在沈雪勇教授的主持下,大会进入“全国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回顾、分析与展望”主题研讨环节。沈教授回顾了该项赛事自2010年创办至今,十五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内的“至高赛事”。为推动赛事持续优化,他诚挚邀请与会教师、领队、教练及参赛选手踊跃建言。研讨中,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针灸学教研室主任杨茜芸结合自身带队经验,提出三项具体建议:明确各环节操作与准备时间、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公示成绩、引入3D点穴模型使考核更直观客观。现场交流热烈,同仁们纷纷各抒己见,为提升大赛质量与效率凝聚了广泛智慧。最后,沈雪勇教授总结表示,将认真研究吸纳各项合理建议,力求将可行的方案落到实处,共同促进大赛越办越好。


本次大会在热烈务实的氛围中圆满落幕。系列报告与研讨不仅凝聚了行业共识,更为针灸推拿学的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培养指明了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