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名称 | 发表刊物 | 年卷期页码 | 作者(排名) |
1 | 灸法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 中国中医急症 | 2011,20(9):1456-1457 | 石佳 常小荣(通讯) |
2 | 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 | 中国针灸 | 2011,31(1):51-54 | 常小荣(4) |
3 | 灸法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0,28(5):1003-1005 | 谢华 常小荣(通讯) |
4 | 艾烟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思考 | 上海针灸杂志 | 2010,(1):6-8 | 常小荣(7) |
5 | 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内皮细胞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影响 | 中医杂志 | 2011,52(8):683-685 | 常小荣(1) |
6 | 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内皮细胞PPAR-γmRNA的影响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1,29(6):1197-1199 | 常小荣(1) |
7 | 不同灸治时间对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胃肠激素的影响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2011,33(4):293-296 | 常小荣(1) |
8 | 艾灸温热效应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进展 |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0, 30(1):76-78 | 刘密(1) 常小荣(通讯) |
9 | 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清IL-1β,TNF-α和IL-10的影响 | 中国中医急症 | 2011, 20(6): 932-934 | 刘密(1) 常小荣(通讯) |
10 | 艾灸温补作用的理论探源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1,29(10):2166-2168 | 常小荣(1) |
11 | 艾灸预处理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清中eHSP70及胃黏膜细胞NF-κB的影响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0,(9):1462-1467 | 易受乡(1) |
12 | 艾灸血浆对离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机制 | 针刺研究 | 2011,36(3):157-163 | 洪金标(1) 易受乡(通讯) |
13 | 艾灸血浆对乙醇损伤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10,(31):3287-3293 | 洪金标(1) 易受乡(通讯) |
14 | 从脾虚证与物质代谢的关系探讨艾灸温补脾胃的作用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1,29(6):1237-1239 | 彭芬(1) 易受乡(通讯) |
15 | 艾灸预处理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增殖修复相关因子的影响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12,20 (1): 53-59 | 刘密(1) 常小荣(通讯) |
16 | 艾灸预处理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2, 27(1): 58-62 | 刘密(1) 常小荣(通讯) |
17 | 艾灸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修复及p-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2, 27(10):76-80 | 刘密(1) 常小荣(通讯) |
18 | 不同施灸时间对脾胃虚寒型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的观察 | 针刺研究 | 2012, 37(4): 318-323 | 谢华(1) 常小荣(通讯) |
19 | 组合动式气体烟雾吸入染毒装置的设计应用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2, 27(2): 474-476 | 常小荣(1) |
20 | 温和灸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研究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1, 26(12): 56-59 | 谢华(1) 常小荣(通讯) |
21 | 温和灸不同灸治时间对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1, 29(11): 2381-2383 | 常小荣(1) |
22 | 艾灸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及其受体的影响 | 针刺研究 | 2011, 36(6): 403-408 | 刘密(1) 常小荣(通讯) |
23 | 艾灸对脾虚大鼠血浆β-内啡肽、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影响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11,19 (34): 3498-3502 | 谭静(1) 常小荣(通讯) |
24 | 历代文献关于艾灸治疗外科实热阳证的论述 | 时珍国医国药 | 2012, 23(8): 1991-1992 | 文琼(1) 常小荣(通讯) |
25 | 灸法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的应用 | 中医杂志 | 2012, 53(18): 1604-1606 | 石佳(1) 常小荣(通讯) |
26 | 艾烟空气消毒的研究进展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1, 6(11): 1006-1009 | 张国山(1) 常小荣(通讯) |
27 | 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1, 29(12): 2616-2620 | 兰蕾(1) 常小荣(通讯) |
28 | 艾烟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12, 30(1): 48-51 | 兰蕾(1) 常小荣(通讯) |
29 | 艾灸对脾虚大鼠小肠运动吸收功能及ATP含量的影响 | 中国针灸 | 2012, 32(3): 246-250 | 彭艳(1) 易受乡(通讯) |
30 | 艾烟对大鼠病理组织切片和肺HSP70及Caspase-9表达的影响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2, 27(4): 1042-1047 | 兰蕾(1) 常小荣(通讯) |
31 | 针灸对中枢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 中国中医急症 | 2011,20(8):1280-1282 | 文琼(1) 常小荣(通讯) |
32 | 针灸诱导HSP70抗细胞损伤及其应用现状的研究 | 中国中医急症 | 2011,20(8):1283-1285 | 杨舟(1) 常小荣(通讯) |
33 |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0,5(7):632-634 | 张亮(1) 常小荣(通讯) |
34 |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herbal cake on Toll-like receptor4 inrabbit aorta during atherosclerosis | Acupunct Meridian Study | 2012: 5(2):72-79.(SCI收录) | 岳增辉(1) |
35 | 《中医推拿学》留学生教学探讨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0,17(12):106-107 | 彭亮(1) |
36 | 以简驭繁教解滚法体会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0,8(2):55-56 | 曾序求(1) |
37 | 以针灸技能大赛为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 中医教育 | 2010,29(5):36-37 | 钟艳(1) |
38 | 实验针灸学实验课中突出中医特色的构想与实践体会 | 光明中医 | 2011,26(11):2361-2362 | 彭艳(1) 易受乡(通讯) |
39 | 针灸学实训教学法探讨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7):260-261 | 王超(1) |
40 | 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系构建的研究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 2010,11(1):22-23 | 李玉冰(1) |
41 | 龙虎交战针法探微 | 中国民间疗法 | 2010,18(4):75-76 | 袁宜勤(2) |
42 | 照海与申脉穴临床应用举隅 | 湖北中医杂志 | 2010,32(7):66-66 | 袁宜勤(2) |
43 |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心血管疾病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10,19(19):67-68 | 袁宜勤(2) |
44 |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 针灸临床杂志 | 2010,26(6):65-68 | 李良(1) 岳增辉(通讯) |
45 | 免疫损伤——高脂喂养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与体会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0,8(7):853-854 | 符凌(1) 常小荣(通讯) |
46 | 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0,30(9):27-29 | 何新群(1) 岳增辉(通讯) |
47 |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相关性研究 | 中医外治杂志 | 2011,20(1):60-61 | 彭楚湘(2) |
48 | 依据根结标本理论选穴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30例 | 中医杂志 | 2011,52(6):521-522 | 彭楚湘(2) |
49 | 子午流注针法时间标准刍议 | 中国针灸 | 2010,(7):574-576 | 彭楚湘(2) |
50 | 针灸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研究进展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10,19(15):1-2 | 彭楚湘(2) |